洛杉矶一场大火,意外烧透中美经济真相,美国追赶或需30年
洛杉矶大火波及中美经济,这场意外揭示深层问题。美国经济调整,回归正轨,所需时间难以预料。
大火真相究竟是什么?它与中国经济的深层关联,决定了美国此刻的焦虑程度。 这把火烧出了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担忧,也暴露了他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不安。 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的认知,直接影响他们对现状的判断。 所以,弄清大火背后的真相,就能理解美国如今的焦灼心态。
洛杉矶大火持续肆虐,从一月七日上午十点半开始,至今已一周。
这场大火损失惨重,直接经济损失已突破一千五百亿美元。
后悔当初削减消防预算,这笔高达1800万美元的开支,如今看来是多么重要。
互联网高度发达,如同加沙战事般难以操控舆论,真相日渐清晰。时间流逝,更多事实浮出水面。
这场大火起因,以及为何持续至今,已不再是关注焦点。
加州与洛杉矶的差异,才是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。找到症结,才能完善预防机制,有效避免类似事件重演,并及时处置。
加州洛杉矶缺钱?消防栓没水,真是水不够吗?消防员不够力,是人手不足吗?
这些并非必要,反而显得累赘。
加州经济实力雄厚,2023年GDP高达3.86万亿美元,稳居全美第一,其经济总量甚至超越英国和印度,在全球也能位列前五,实力可见一斑。
洛杉矶,仅次于纽约,位列美国第二大城市,去年经济总量高达9620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6.78万亿,这数字比我们任何一座城市都高。
洛杉矶消防局2023-2024财年预算高达8.37亿美元,全国第一。这点预算削减,1800万,微不足道,许多部门预算审核时都面临类似情况。
加州缺水?旱情严重那是淡水资源不足,海岸线旁烧毁的房屋比比皆是,救火用水却很充足,这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加州人口三千九百万,这点消防员缺口根本不算什么。
加州政府在公共设施和服务上的财政支出占40%,全国最高,可见其投入力度之大。
加州山火肆虐,狂风助长火势,暴露出加州的脆弱。问题出在哪?
沈毅昨天的话让我印象深刻:许多帝国灭亡前夕,都重复着相同的错误,一错再错,最终酿成大祸。
明知是错,却总是犯同样的错误,原因就在于难以协调各方,或者总是缺这少那,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。
加州消防和水资源管理的矛盾,新闻报道已有很多,不必赘述。这场持续的危机凸显州政府资源调配的困境,有效应对需要整合各部门力量,才能更好地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,避免未来更严重的损失。 有效的预警机制和更精准的资源调配,对减少灾害影响至关重要。
东西总是缺,让人很无奈。这种匮乏感挥之不去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城市消防系统老化严重,百年老管线设计落后,难以应对城市发展需求,长期缺乏维护更雪上加霜,许多消防栓很快便出现断水情况。
这场大火,电力供应成了难题,消防设施缺电无法抽水,直接影响灭火。
加州干旱,火灾频发,这大家都知道。有人说大火起时必须断电,不然电力系统会崩溃。 可是,难道加州就没有为消防系统准备独立的电力供应吗?这才是关键问题。
美国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时期,如今早已年久失修,状况堪忧。
加州财政实力雄厚,全国领先,公共设施服务投入占财政支出四成,然而火灾频发,消防系统却迟迟未见改进,实在令人费解。
加州投入不少,英伟达在那里建了个AI山火预警系统,据说耗资巨大。然而预警系统再先进,大火仍然肆虐,似乎作用有限。
加州山区地势险峻,消防员难以到达,这是《纽约时报》援引当地消防部门的说法。对比香港山火救援中无人机的迅速部署,这种说法实在令人费解。
加州消防系统亟待升级,先进灭火设备,例如人机协同系统,采购数量明显不足,经费拨付或许存在问题。
美国本土几乎不再生产供水设施和管道,即便有小厂,高昂的成本和与老旧水管的兼容性问题令人担忧,能不能顺利连接都是个难题。
美国制造业的困境并非仅仅是空心化那么简单,中低端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已极其狭窄。一家服装厂复产的消息,让很多人兴奋不已,他们认为美国本土服装生产终于有了起色。
美国经济的支柱是金融和消费,去年美国消费市场规模达到惊人的18.6万亿美元,远超其余四个消费市场规模之和,足足高出5万亿美元。
中国制造业实力雄厚,2023年产值占据全球35%份额,超出第二到第五名总和10个百分点。
美国经济命脉握在消费者手中,消费支出占比高达68%,反观制造业仅占10%;中国则截然不同,制造业贡献了26%的GDP,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有38%。
中国制造业发达,消费能力有待提升;美国消费市场庞大,制造业却相对薄弱,两国经济结构正好互补。
美国想补齐制造业的短板,谈何容易?有人估计,至少得花上三十年功夫才能看到成效,咱们补齐消费这块短板,又何尝容易呢?
